近年来,双江自治县搬迁安置办积极探索高质量党建引领移民村乡村振兴新路径,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不断推进库区和安置区“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县域特色发展产业、开展移民后期扶持培训、持续增强移民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增收致富,引领乡村振兴有力有序推进,达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
“党建+基础设施建设”筑堡垒。为更好改善库区和安置区移民群众生活条件,双江县搬迁安置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推动全县移民“两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自2012年实施后期扶持项目以来,累计申报后期扶持项目41个,总投资10759.2万元,改善移民村的人居环境、村组道路、农田水利、文体设施、绿化亮化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条件。已完成勐勐镇贺六、勐库镇丙弄山、沙河乡韭菜坝移民安置点“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大文乡千信红糖安置点“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已开工建设,勐库镇护东新村移民安置点“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已纳入2024年后期扶持项目计划。
2020年以来,投入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参与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和“五彩澜沧江”建设,帮助完善村组党群服务阵地附属设施,合力打造勐勐镇那布社区沧江自然村全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198.32万元,提质改造移民村村组道路47.05公里、修建桥梁2座,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两区”移民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观。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两区”移民村组,排查汛期灾害、帮助发展产业、整治人居环境等志愿服务125人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了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促进增收致富,提升人居环境。
“党建+产业示范带动”促增收。把产业发展作为移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移民群众发展后劲,以村级党组织牵头发挥带动和模范作用,采取“合作社+基地+移民”“集体经济+基地+移民”等发展模式,以县域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为依托,带动移民群众通过发展甘蔗、茶叶、晚熟芒果、坚果、咖啡、重楼、三红蜜柚等特色产业,拓宽移民群众致富渠道,增加移民群众经济收入。
自实施后期扶持项目以来,分别在勐库镇护东新村移民安置、勐勐镇贺六移民安置点、沙河乡韭菜坝移民安置点以及大文乡、忙糯乡、邦丙乡库区移民村组,累计投入资金2322万元,发展高优蔗园1100亩、茶叶300亩、坚果900亩、晚熟芒果860亩、三红蜜柚200亩、咖啡200亩、重楼22万株;修建产业道路12.23公里。库区和安置区移民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末的11960元提升到2022年末的18000元左右。
“党建+技能提升培训”赋效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有职业道德、具备职业能力与职业水准的技能型职业农民,充分结合移民就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根据移民群众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特长技能、培训意向等信息,科学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邀请省内专业老师现场传授技艺,注重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打造“接地气”的理论讲解、“简易懂”的技巧点拨和“可上岗”的见习演练等一体化教学模式,彻底释放培训动能,确保让参训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学得好、用得上、能就业。
2020年以来,共投入资金30万元,与培训机构合作在库区和安置区组织开展了家禽养殖、晚熟芒果管护、烤烟移栽和烧烤技术、家政服务等多工种技能培训班5期,培训人数1000余人,学员基本掌握了一至两门专业技术,增强了就业技能本领,拓宽了移民家庭增收致富渠道。
据了解,双江自治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共涉及1个大型电站3个中型水库,共有4734人纳入后期扶持。全县共有5个移民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727户230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