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
县情概况
双江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国土面积2157平方公里,辖4乡2镇2农场,76个村(社区),全县常住总人口为164756人。双江因水而得名。澜沧江、小黑江相交相融,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县域内水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71.99%,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谢,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双江因茶而闻名。勐库大雪山1.27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被认定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古茶树群落,被授予“世界古茶原乡第一标志地”“中国国土古茶树种质基因宝库”“云南省双江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勐库大叶种茶与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全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全国最美茶乡、全国茶产业百强县、全省茶产业十强县。双江因多元民族文化而扬名。境内居住着23种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1588人,占总人口的43.45%。其中:布朗族11997人,占比7.28%;拉祜族30905人,占比18.76%;傣族9927人,占比6.03%;佤族12986人,占比7.88%。双江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布朗族蜂桶鼓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 查看详情
公元一世纪中期以前,今双江县境为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公元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设永昌郡;今双江县境属永昌郡。 公元225年,蜀汉分建宁、越隽、永昌三郡地设云南郡,永昌郡不韦县东南增设雍乡县、西南增设永寿县;今双江县境属永昌郡雍乡县。 公元271年,西晋将建宁、云南、兴古、永昌四郡合设宁州;今双江县境仍属永昌郡雍乡县。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之后的东晋、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今双江县境为傣族土目自治领地。 公元738年,“勐舍”(巍山盆地)的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政权;公元762年,“勐舍龙”(南诏国)仿唐朝制度在“勐掌”(保山盆地)设置永昌节度、统辖领澜沧江以西地区; 今双江县境属永昌节度。 公元937年,前“勐舍龙”(南诏国)汉裔官员段思平率部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国, 沿“勐舍龙”旧制在“勐掌”设永昌节度;公元1096年,大理国废除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设八府、四郡、四镇;今双江县境先属永昌节度、后属永昌府。 公元1261年,大蒙古国招抚澜沧江以西各类土目设金齿等处安抚司; 今双江县境属金齿等处安抚司。 公元1271年,金齿等处安抚司分设东路安抚使(镇康路安抚使)、西路安抚使(建宁路安抚使); 今双江县境属金齿等处安抚司东路安抚使。 公元1278年,元朝(前大蒙古国)裁金齿等处安抚司, 原东路安抚使辖地设镇康茫施柔远等路宣抚司,下辖镇康、茫施、柔远等路; 今双江县境属镇康路。 公元1286年,裁镇康茫施柔远等路宣抚司和镇西平缅麓川等路宣抚司、辖地并入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后改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今双江县境仍属镇康路。 公元1289年,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分镇康路辖地设孟定路; 今双江县境属孟定路。 公元1312年,“勐卯”(瑞丽江河谷盆地)傣族土目思汗法兼并周边地区、建立“勐卯弄”(麓川国);公元1316年,“勐卯弄”(麓川国)向东扩张、孟定路所属土目归附; 今双江县境属“勐卯弄”(麓川国)。 公元1326年,元朝复占澜沧江以西部分地区、设谋粘路(辖今耿马西部、沧源、双江、临翔等地),上属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今双江县境属谋粘路。 公元1343年,“勐卯弄”(麓川国)... 查看详情
便捷的交通区位——一铁一航二高三机场   双江处于东出昆明、西通缅甸的要冲位置,是临沧市与南亚各国进行商业、旅游、文化交流的必经要塞,是云南--临沧构筑“一带一路”辐射中心的“前沿阵地”,是临沧各县(区)与西南各地州普洱、西双版纳交通联系的重要中转站。县城位于临沧、沧源、澜沧三个已通航的机场中心;在建临沧至双江至景洪、临沧至清水河口岸高速公路,临沧至清水河铁路横穿县境;澜沧江水上航运通道双江码... [查看详情]
最近,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牛圈咖啡馆”火了。返乡乡贤艾芒把闲置的牛圈改成咖啡馆,把原生态佤族文化融入其中,让游客品尝当地优质咖啡的同时,体验民族风情。   今年49岁的艾芒,是地地道道的双江佤族,家住沙河乡布京村。 1996年,他离开家乡,踏上北京电影学院的求学之路。毕业后,艾芒留在北京打拼,凭借自身音乐艺术特长和佤族文化魅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创办云南民族文化特色餐吧—...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