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双江公安交管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事故可防可控”理念,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为引领,靶向发力、“对症下药”,聚焦“四聚焦四紧抓”工作举措,纵深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有力夯实道路交通安全根基,确保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向好。
聚焦源头“弱点”,紧抓隐患排治。一是着力排查“路患”。联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公路养护等部门加大道路隐患摸排治理力度,对辖区国省道、县乡道、农村主干道、城市道路、易涝易积水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等重点路段和区域开展隐患排查,并根据排查情况积极对接联系有关部门推动落实整改。同时,协调交通、公路等部门加快整治前期排查录入的929处公路隐患,推动治理隐患点段转为标准化治理,并将已整治完毕的“隐患排查”APP逐一清零。
二是着力排查“车患”。以摩托车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工作为抓手,联合乡镇派出所和“两站两员”基层治理力量加强对辖区面包车、摩托车隐患问题进行集中治理,高频次组织民警、劝导员进村入户进行摸排走访,登记造册,建立详细的管理台账,定期、不定期向车主、驾驶人员发送安全行车提示。
三是着力排查“企患”。联合交通运输部门不定期深入辖区重点客货运输企业开展重点车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加强重点客货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督促企业完善相关安全生产制度,持续加强内部人、车教育管理,使各项安全制度落到实处。通过“全警采集app”排查、登记摩托车11451辆,查处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12829起。
聚焦违法“特点”,紧抓路面管控。一是立足卡点管控。充分立足辖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在国省道、县乡道路、城乡接合部等事故多发、高发及频发路段设立整治卡点,严查过往机动车超员、超载、超速、酒驾、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车辆逾期未检验、报废车上路、无牌、套牌、人货混装等交通违法行为,全力筑牢交通事故防范基础。
二是立足部位管控。以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为重点,组建执法小分队联合乡镇派出所警力加大路面秩序管控力度,严查农村面包车、二轮摩托车超员、无牌无证、酒后驾驶、拖拉机违法载人以及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实行逢疑必查、逢车必查、见违必纠的工作方针,全力营造高压整治工作态势。
三是立足错时管控。科学部署警力,改变以往“朝九晚五”的勤务模式,探索建立错时联勤机制,常态派出执法小分队,提升“早中晚”重点时段路面见警率、管事率,加大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车辆严重交通违法集中整治统一行动频次,形成严管高压态势,切实净化辖区道路交通环境。
聚焦共治“重点”,抓系统治理。一是着重融合治理。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作用,结合辖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围绕“人、车、路、企”全要素各环节,集中各成员单位力量,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对突出交通安全问题进行排查整治,针对性采取措施,加强条线牵动、部门协同和联合推动,持续提高安全事故预防工作的前瞻性,努力实现防范治理道路安全风险工作形成共建共治格局。
二是着重预防治理。全面启动以“派出所主防”为理念的主防警务、预防警务,由乡镇派出所牵头,充分调动布朗哨兵、“两站两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对各类交通安全管理要素实行网格化管理,将风险化解在网格区,将隐患管控在村口。
三是着重研判治理。持续深化事故研判分析制度,强化道路安全隐患排查闭环管理。坚持对事故现场进行研判分析、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隐患,属于公安部门职责的,认真落实整改,做好台账记录;不属于公安部门职责的,及时书面通报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推动隐患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共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3480起。其中酒后驾驶228起、无证驾驶800起、不系安全带2948起、不戴安全头盔6790起、其他违法行为2714起。
聚焦宣传“盲点”,紧抓警示教育。坚持以事故预防为主线,以宣传先行为切口,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一是致力统筹宣传。把“九个万”宣传警示教育活动与公安交警执法服务实践相结合,组成宣传小分队,持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七进”活动、“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等,加强重点群体出行安全常识普及教育。
二是致力媒介宣传。利用“两微一抖”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渠道便捷的宣传优势,不定期曝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案例,教育引导广大驾驶人告别交通陋习,自觉抵制危险驾驶行为,补齐交通安全知识领域的普法强基短板弱项,营造“文明守法、安全出行”的道路交通环境。
三是致力大众宣传。依托广播站、“警校家”护学岗小喇叭、LED显示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提示,共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6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3000余份,曝光严重交通违法驾驶人60人、典型交通案例1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