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双江县人民政府   作者:双江县县政府   时间:2018-10-31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2017年2月9日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  普润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双江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省第十次党代会,市委三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四年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与2012年末相比,全县生产总值从24.41亿元预计增加到38.61亿元,年均增长12.15%;财政总收入从2.74亿元增加到4.73亿元,年均增长18%;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41亿元,年均增长14.42%,年末贷款余额达31亿元,年均增长45.4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444元预计增加到22804元,年均增长10.2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744元预计增加到8887元,年均增长16.9%。在2013年、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增速排名全市第1位,其中:2013年增速排名全省第9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县”。
      四年来,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们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了邦丙乡、勐库镇、勐勐镇、忙糯乡整乡推进扶贫项目,完成整村推进39个。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6亿元,累计完成旧村改造194个,危旧房拆除重建20555户,改造加固10822户,群众居住条件大幅改善。全面打响脱贫攻坚大会战,深入实施“224”脱贫攻坚工程,着力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41支,117个部门3037名干部职工挂钩7212户贫困农户,实现挂钩帮扶全覆盖。组织农民劳动技能培训7.3万人次,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亿多元,争取社会帮扶资金1.25亿元,改善贫困群众聚集区基础设施。全面推广“六个共同”经验,着力实行“双推进”和“双承诺”制度,全县“双承诺”事项达6万余件,已履诺5.8万件,“双承诺”机制被中央媒体人民网采用、在云南日报头版刊登。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化基地人均达9亩以上,实现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贫困人口由2012年末的35800人减少到2016年末的11665人,贫困发生率由23.7%下降到7.69%。
       四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加速发展。我们深入实施“产业兴县”战略,三次产业比由30.3:41:28.7调整为27.3:34.2:38.5。粮食生产持续增长。茶叶、烤烟、甘蔗、核桃、畜牧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生物药业、林下产业、咖啡(坚果)等新兴产业得到培育发展。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150万亩,农民人均达10亩以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业总产值达17.67亿元,年均增长8.99%。生物科技生态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福滋公司获得“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全县新增工业企业93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户。民营经济不断壮大,民营企业累计达10273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1.2%。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开发等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县旅游总收入从2.09亿元增加到7.64亿元,年均增长38.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8%,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
      四年来,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发展后劲日益增强。我们以“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契机,一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共实施各类项目1093项,累计完成投资181.74亿元。临清铁路前期工作快速推进,先后完成临双二级公路、国道214线县城过境公路、县乡道改造、建制村通畅等工程,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70%以上,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5990公里,基本实现了市县公路等级化、县乡公路油路化、乡村公路通畅化。解决了400个村民小组7.9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南等水库枢纽工程竣工验收,韭菜坝中型水库、邦木河小(一)型水库及南等水库输水干渠工程有序推进,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有效灌溉保障率达58%。工商民用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水电站3座,装机2.9万千瓦,宽带网络和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四年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我们以城乡规划为引领,持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南勐河城区段、忙袜河两岸为核心的两岸新城区开发初见成效,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房地产开发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形成“五横五纵”的城市路网。启动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在全市率先实现县城区环境卫生垃圾清运处理市场化运作和出租车公车公营。统筹推进老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56平方公里,人口达5.9万人。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29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并入选“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绿色竞争力十强县”。“森林双江”和“洁净双江”行动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70.24%。特色小城镇和美丽家园建设深入推进,完成美丽村庄提升22个,市级生态村创建61个,勐库镇被评为“中国百佳避暑小镇”,景亢村被评为全市首批十佳“最美乡村”。
      四年来,社会事业全面加强,民生保障不断改善。我们始终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持续改善民生,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累计投入资金8.14亿元,推进校安工程、“全面改薄”等工程,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县一中成功晋升为省一级完中,高中阶段实行免学费入学,高考上线率保持全市前列,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民办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68%,累计发放养老保险金2.56亿元,城乡低保3.9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492人,农村新增转移就业18179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乡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4698套。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零差率让利患者1150万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医疗收入3.69亿元,门诊179.1万人次,住院7.24万人次。行政村(社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依托上海十院和省中医医院对口支援服务,医疗服务水平及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双江仁爱医院建设项目基本完工。深入实施“文化名县”战略,成功获批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荣康达乌龙茶生态文化产业园获得首批云南省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勐库大叶种茶通过了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功举办三届勐库(冰岛)茶会。启动冰岛旅游圈建设,接待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绩显著,“10.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允甸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移民安置任务如期完成。审计、统计、工会、残联、档案、通讯、邮政、气象、住房公积金、供销、县志、老龄、侨务、红十字会、妇女儿童等其他社会事业和国防动员、武警、消防、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四年来,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我们认真实施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项目和“十县百乡千村万户”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程,打造了邦协、南京、景亢等一批民族特色示范村寨,“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被评为“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不断织密,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不断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更加畅通。“平安双江”、“法治双江”建设向纵深推进,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成效显著,“无毒县”和国家、省、市法治县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
       四年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日趋显现。我们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消县级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22项,编制完成30个部门和6个乡(镇)的权责清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不断深入。县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两证整合”登记制度全面实行。“营改增”全面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公车改革等有序推进。部门预算、财政存量资金管理等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完善。农村综合改革、国有林场、殡葬、县级公立医院和司法体制等改革顺利推进,绿色工业转型发展、农村金融便利化行动、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水利投融资体制和管理等综合改革取得成效。编制完成双江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精心绘就了发展新蓝图。
       四年来,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政风行风持续好转。我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依法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全面执行人大决议,充分吸纳政协意见,四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69件、政协提案272件,办复率达100%。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督问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切实抓好“六个严禁”和“强纪律、守规矩”等专项整治工作,干部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总体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8.61亿元,增长8.7%。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2.39亿元,增长24.53%;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9亿元,增长11.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5亿元,同口径比增长3.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69亿元,增长6.62%;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预计达70亿元,增长20%;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1亿元,增长6.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22804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8887元,增长10.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一是精准脱贫不断加快。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机制、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扎实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管理工作,对贫困对象实行精准识别、动态管理。2016年,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开工建设7593户,年内脱贫退出的13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竣工入住。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安置点22个1909户,占市级下达任务的176.76%。累计发放贷款和无偿补助资金4.6亿元。扶持种植养殖户4000户,向贫困户免费发放并指导种植高价值经济林木16.5万株,特色经济林果5.6万株,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亿多元。预计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700人,忙糯乡、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退出。
      二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着力发展坚果产业及茯苓、白芨、石斛等生物药业,畜禽渔养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通过有机茶认证2.4万亩,6家企业8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70万亩。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0.55亿元,增长5.7%。加大工业企业培育力度,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入驻生物科技生态产业园的吴氏纸箱厂等4户企业相继投入生产。实施小微企业培育“两个10万元”工程,扶持小微企业125户,发放补贴375万元,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2382万元,发放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1000万元,全县非公经济总数达10273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1.2%。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3.22亿元,增长12.8%。
       三是文化旅游不断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县体育场馆建设,城市电影院建成运营,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南协、允俸、护东、池塘4个村“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第一批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彝家、大户赛、清平、忙糯、大南直5个村纳入国家旅游扶贫重点项目。实施冰岛湖、神农祠、大文红色旅游等旅游设施项目,推进冰岛茶及勐库戎氏、荣康达、冰岛王庄、津乔、俸字号等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提升景亢、冰岛、公弄等一批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成功举办中国·双江第三届勐库(冰岛)茶会、临沧市第六届老年人运动会和中国民族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一带一路视域中的民族、文化、国家”学术研讨会。全年共接待游客94.5万人次,同比增长55.6%;文化旅游总收入达7.64亿元,同比增长48.04%。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84亿元,增长7.2%。
        四是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临清高速公路、临双高速公路顺利开工,完成丙山、坝卡等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89.3公里,省道小黑江至勐省(双江段)二级公路建设、林勐线县乡道改造、忙圈公路等通畅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抓好骨干水源工程、防洪减灾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藤子窝林水库、席草塘水库烟草援建项目通过省级初步设计评审,投资7071.73万元完成第四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3万亩,启动建设123件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8件易地搬迁供水工程。新建4G基站27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五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持续开展“森林双江”建设,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及陡坡地生态治理。完成绿化造林4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3万亩。完成城市公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建设,推进天然气管网、城市道路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1500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35.91%。新建、改造城市和旅游公厕8座,继续开展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动,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成旧村改造95个,建成美丽宜居乡村77个,提升美丽村庄11个,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六是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启动实施14年免学费教育,2016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9.31%,总上线率达99.39%,名列全市县区前列,县一中荣获云南省一级高(完)中教学质量进步奖;全县中考总平均分426分,位居全市县区第二。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有序推进,率先实现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托管。县中医医院、勐库中心卫生院业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县第二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购置安装64排CT等大型检查设备,率先在全市开展了髋膝关节置换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有序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99.64%。认真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七是平安双江建设不断深入。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六五”普法成效显著,被表彰为“全国普法先进县”,“七五”普法工作启动实施。持续巩固“无毒县”创建成果,被授予全省“无毒巩固县”称号。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带案下访、包案处访,进一步健全大调解体系,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持续推进“打非治违”和隐患治理,规范砂石开采秩序,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抓好双拥优抚安置,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数字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历程充满艰辛,经验弥足珍贵。四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双江繁荣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必须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全面小康步伐;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必须坚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必须坚持不断改善民生,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推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
       各位代表,四年来,勤劳智慧的双江人民用汗水和力量,激情与拼搏,书写了双江发展史上的精彩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合力攻坚、克难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向驻双军警、公安民警,向为双江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发展基础薄弱,“五网”基础设施“短板”制约突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工业企业规模较小,聚集带动效应不明显,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刚性支出大,用于加快发展的财力不足;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依然存在,政风行风建设亟待加强。
       二、新一届政府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五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纵观大势,双江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着脱贫攻坚的精准推进,我们将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随着临清铁路、临清高速、临双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双江近临、近边、近场、近港的区位优势必将凸显,双江自然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勐库大叶种茶等品牌优势,必将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必将带来大物流、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为双江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激发新的动力。特别是全县各族人民具有思发展、谋发展的强烈愿望,凝聚了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这些都是我们的信心之源、动力之本、胜利之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攻坚突破、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的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切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摘帽、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努力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健康茶业示范区、绿色产业示范区、休闲养生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全市前列,不忘初心,奋勇前进,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双江,确保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心目标,深入实施“产业兴县、文化名县”两大战略,主攻脱贫攻坚、绿色崛起、五网建设三个重点,推进特色农业、绿色工业、旅游文化、生物科技四项工作,实现民生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品牌打造、产城融合五个突破的“12345”发展思路。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5%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实安居房建设,2018年底前完成15109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全县D级危房基本改造完成。抓实增收产业,统筹使用涉农资金,既谋划好长期增收产业,又谋划好“短平快”产业,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确保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抓实教育扶贫,加大贫困户技能培训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着力提高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抓实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贫困村退出指标,以17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加快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活动场所200个,实现10名以上党员或200名以上人口的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抓实动态管理,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抓实社会保障,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残疾人等无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群体,进行兜底保障。积极开展医疗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新农合、符合条件的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2017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2020年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全力推进“五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坚持以“十三五”规划为统领,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做实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超前谋划一批交通、航空、水利、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力推进临双高速公路、临清高速公路(双江段)建设,确保按期建成通车。争取立项实施双江到澜沧、沧源、耿马高速公路建设,服务好临清铁路过境双江设站建设,使双江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节点。推动县城坝区环城线等级公路、出口廊道油路、旅游公路、澜沧江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到2021年改扩建公路里程1000公里以上,综合主体交通网初步形成,实现我县南北出口高速化,东西出口等级化,村组公路硬板化,广大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规划航空网建设,按4D级机场标准,启动选址、规划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建设藤子窝林水库、席草塘水库、香竹林水库、洼底河水库和澜沧江提水灌溉工程。实施南等水库、湾河水库、韭菜坝水库和清平水库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加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镇供排水、农村供水、农田灌溉沟渠等工程建设,实现有效灌溉保障率达73%以上。加快实施高效便捷的互联网建设,积极融入全省“云上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城市宽带接入网络改造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稳步提高城镇和农村有线宽带接入能力。加快推进太阳能农光互补、忙糯风力发电项目,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全面完成工商民用天然气建设,推进生物质固化燃料项目建设。
       (三)全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立足资源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由低端化、粗放型向高端化、生态化、特色化转变。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加强知名商标和品牌创建。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健康茶业示范区建设,以有机茶园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实施“洁净茶园”行动,茶叶种植面积达25万亩以上。以冰岛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为抓手,加快茶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勐库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创建,提升勐库大叶种茶品牌效应,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轻简高效甘蔗种植技术推广运用,全膜覆盖率达90%以上,建成10万亩糖料蔗核心基地,力争甘蔗产量达50万吨以上,延伸蔗糖产业链,建成高附加值的酵母加工基地。加强核桃管护,建成5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全力做好烤烟、畜牧等产业提质增效。抓住市委、市政府把咖啡(坚果)作为重要骨干产业培育的政策优势和潜在机遇,以连片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种植咖啡(坚果)面积达20万亩以上,把咖啡(坚果)培育成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骨干产业。抓住云南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机遇,发展种植茯苓、白芨、叶下株、大黄藤、石斛等生物药材15万亩以上,把双江建成中国优质生态天然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和重要的民族医药研究开发基地。全县累计建成高产优质农业产业化基地150万亩以上,农民人均稳定在10亩以上,实现农业总产值2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以上。抓好实体经济发展,坚持不懈打好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三大战役”。加快推进生物科技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拓宽园区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水、电、路、通讯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争取入园企业20户以上,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力争生物科技生态产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工业园区,成为拉动双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逐步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配套物流产业园。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户以上,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20户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以上。
       (四)全力抓好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执行生态文明绩效考核、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富民。围绕“一河、两江、三线、四片区”生态脆弱区,抓好生态治理工程。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抓实森林防火工作,实现林业生态全面恢复。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珍贵用材林、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力争到2021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节约、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废弃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控用水总量,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严守耕地红线,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统筹安排各类新增建设用地项目,依法有序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管理,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推进污染减排,加快生态县、生态乡(镇)创建,建设清洁农村、绿色城镇。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确保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
        (五)全力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紧紧围绕“一城、两带、三片区、四通道”发展空间格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布局优化、生态文明、民族特色、双江特点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全面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0%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达8.6平方公里以上。县域中心城镇、特色乡镇、美丽乡村协调发展体系初步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城镇化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以创建卫生城、园林城、平安城、文明城、森林城“五城同创”为目标,建成区绿化率达40%以上。加快城乡“一水两污”管网改造和建设,实现县城垃圾综合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均达95%以上,村有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设施。开展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智慧城市建设,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按照“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目标,把勐库打造成国际国内知名精品小镇,把大文打造成全省知名特色小镇,把忙糯、邦丙打造成绿色宜居现代农贸型特色小镇。严格城乡规划管理,持续开展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改造、拆违增绿等“两违”治理工作,提升城乡品质。以“七改三清”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村内道路硬化建设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成旧村改造359个,建成美丽宜居乡村240个,提升美丽村庄77个。
      (六)全力实施“文化名县”战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围绕以勐库大叶种茶文化和民族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品牌建设目标,加快推进生态休闲养生示范区建设。构建覆盖县乡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县体育场馆、县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完成乡(镇)文化站提质改造,实现自然村文化活动室全覆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继续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的保护与开发,鼓励艺术精品创作,加强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和群众文艺创作队伍建设。以旅游规划为引领,加大冰岛旅游圈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自驾车营地,大力发展宾馆酒店、特色农家乐,培育要素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加快以云南双江古茶山森林公园、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为主的重点景区建设,争创国家3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2个。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与工业经济、庄园经济融合发展,支持勐库戎氏、冰岛王庄、津乔、俸字号等企业建设生态文化产业园;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辟精品旅游线路,主动融入临沧南部旅游环线。到2021年,实现接待游客140万人(次)以上,文化旅游总收入达15亿元以上。
      (七)全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实现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新建县民族中学,完成“全面改薄”任务,加快标准化学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力争到2021年全县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达2800人以上,高中毛入学率达85%以上,高考本科上线率位居全市县区前列;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职业中学搬迁重建;加快学前教育建设步伐,力争建成县城区幼儿园6所以上,实现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残疾少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平等受教育权利。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取2018年创建为“省级文明县城”。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争取实施县妇幼保健院和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推进民营医院建设。深化院校合作,定向培养村医队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生育全程保健服务能力。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及安置工作,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大对文化体育发展投入,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现行政村和自然村综合文化室建设全覆盖。关爱青少年,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孤寡人口等弱势群体权益。
      (八)全力深化改革,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全面实施县委《2014-2020年改革实施纲要》,持续推进“三项重点、七个领域”的各项改革工作。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扎实抓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财政预决算公开。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大以“三权三证”抵质押贷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积极探索项目建设PPP投融资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九)全力强化社会治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扩大县城及乡(镇)视频监控覆盖面,织密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网。不断提升法制化、社会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增强预测预警和打防管控能力,始终保持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扎实开展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快禁毒宣传教育示范点和基地建设,建成社区戒毒康复场所,巩固“无毒县”创建成果。加快推进反恐训练基地及反恐力量的正规化建设,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斗争和对敌斗争。加快构建多元化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实现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的有机衔接和相互协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农村道路交通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市场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切实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始终坚持建成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的原则,让各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严格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着力实施“直过民族聚居区”项目,确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实施新一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全面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居环境,构建各民族共建小康、共享小康格局,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先行者,促进全县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
     (十)全力加强作风建设,建设法治廉洁政府。坚持严字当头,做到讲政治、讲团结、敢担当、有作为、求实效、重廉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彻到全面从严治政之中。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工作,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持续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筑牢“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大力弘扬“心中有民,头顶理想,脚踩泥巴,手上有招,创新干、团结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以更大的气魄、舍我其谁的责任,敢于担当,做到矛盾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责任面前不推诿。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和正向激励机制,为勇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让干事者无忧。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守党员干部“六严禁、六不准”,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促进廉洁从政、廉洁用权蔚然成风。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全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围绕“12345”总体思路,统筹兼顾,强力推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力实现全县脱贫摘帽目标,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5%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措施,决战脱贫攻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按照“6965”脱贫退出标准,精心准备迎检工作,对2016年预脱贫退出的乡(镇)、村、户进行再深入、再宣传、再对标对表,做实“回头看”工作,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完善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对11665名贫困人口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加快安居房建设,按照“六个一批”的要求,对尚未启动安居房建设的1402户贫困户,早谋划、早动工,力争3月底前全面启动,年底前全部竣工入住。抓实产业发展,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精准扶持机制,既发展甘蔗、烤烟、畜牧等“短平快”产业,又积极发展茶叶、咖啡(坚果)等长期增收产业,把甘蔗种植全膜覆盖、宜烟区群众种植烤烟作为兑现脱贫补偿政策的硬条件来宣传和落实,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产业化基地达9亩以上,实现脱贫退出的建档立卡贫困村有1—2个特色产业、贫困户有1—2项增收项目,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抓好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等各类培训,年内培训7500人次以上,确保每户贫困家庭有一人掌握一项实用技能。加大资金保障,积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强化资金规范管理。用好用活国开行3.6亿元贷款,加快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县农行2亿元农户建房贷款支持。县财政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乡村组道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环境整治和电网升级改造项目,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保障服务能力。完善扶贫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认真落实“六个共同”和“双承诺”,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确保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863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下,勐勐镇、1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全县脱贫摘帽。
      (二)抓投资,突出项目建设。依托“十三五”规划,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路网建设上,服务好临清铁路过境双江设站前期工作,启动双江至澜沧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进临清高速双江段及临双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采取投融建一体化模式,启动建设邦大公路,争取开工建设西半山公路,力争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以上。实施完成县乡道改造、建制村通畅、村组公路建设300公里以上。启动建设澜沧江244界碑至临沧港四级航道,提级建设双江县域内7个停靠点和码头公路。水网建设上,完成韭菜坝水库、邦木河水库建设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藤子窝林水库、席草塘水库和南勐河勐库城区段河堤治理。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干支渠防渗、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及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完善等项目。实现有效灌溉保障率达61%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率达90%以上,建成县城第二水厂,县城供水率达100%。能源网建设上,加快推进工商民用天然气供气、忙糯风力发电、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南勐河电站,加快推进忙蚌电站建设,改造完成110千伏变电站1座、10千伏线路13.22公里。互联网建设上,实施“宽带双江”、“智慧双江”工程,稳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三)抓特色,发展实体经济。发挥区域优势,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稳定粮食生产,深入推进“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稳面积、提单产、调结构、增效益,确保粮食产量达7.27万吨以上。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大甘蔗品种改良和推广地膜覆盖力度,新植更新甘蔗2.2万亩,全膜覆盖面积达5万亩,力争甘蔗产量达40万吨以上。新植茶叶1.4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2万吨以上。种植烤烟4.2万亩,产量达9.5万担。种植蔬菜4万亩。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养殖和特色水产品养殖,畜牧业产值达5.18亿元以上,渔业产值达3.26亿元以上,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达18.9亿元以上,农业增加值达11亿元以上。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新植咖啡(坚果)2万亩以上。培育茯苓、白芨、叶下株、大黄藤、石斛、黄精等生物药业2万亩以上。逐步把双江建成中国优质生态天然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和重要的民族医药研究开发基地。坚决打好“三大战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统筹推进生物科技生态产业园园区配套工程建设,增强产业聚集承载能力。推动西地、昆华公司恢复生产,支持吴氏纸业、福滋公司、玉叶林化、泽丰木业等企业规模化生产,加快推进荣康达红木家具厂项目建设,力争吴氏纸箱厂二期项目、云南原益矿泉水生产线项目上半年建成投产,引进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园发展。扶持壮大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培育老祥云超市、汇金公司等企业升限;加快发展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双江大商汇、冰岛国际茶城等企业升限。全面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新增民营企业150户,非公经济增加值达17.7亿元,增长10%以上。实现园区工业产值达5亿元以上。培育升规企业5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2户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8亿元以上。
      (四)抓文化,打造旅游品牌。发挥茶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品牌效应,持续抓好旅游文化产业。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争取东等佤族鸡枞陀螺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忙糯石刻群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大景亢佛寺、浦家大院等重点文物的保护与开发。着力培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加快冰岛旅游圈开发,推进勐库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冰岛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遗产地等景区景点建设。推进荣康达乌龙茶生态文化产业园国家3A级、冰岛生态文化产业园及云南双江古茶山森林公园国家2A级景区创建,力争在休闲养生示范区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围绕建成临沧后花园的目标,以“临翔南美—双江勐库—沧源翁丁”为主轴,打造临翔—双江“半小时文化旅游经济圈”,开辟勐库冰岛湖、大浪坝、县城民族风情村旅游环线,以冰岛茶生态文化产业园和勐库戎氏、冰岛王庄、津乔、俸字号等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为依托,以双江“一日游”、“二日游”、周末游为抓手,提升冰岛、景亢、南直、那洛、忙品、南京等一批特色村寨建设,实现旅游经济与庄园经济、工业经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融合。办好中国·双江第四届勐库(冰岛)茶会,不断扩大“双江牌、勐库茶、冰岛魂”品牌效应,促进文化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实现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文化旅游总收入达1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以上,成为助推双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五)抓统筹,提升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以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为重点,推进棚户区改造、城市公园、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污水管网建设,启动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推进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勐库、大文、忙糯、邦丙四个乡(镇)规划通过市级批准,推进忙糯绿色宜居现代农贸型特色小镇建设初见成效,加快勐库国际国内知名小镇建设,启动大文全省知名特色小镇建设。紧紧抓住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和国开行贷款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全面启动村组道路、饮水安全、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推动县城垃圾市场化管理向乡(镇)延伸。按照农村“七改三清”的要求,新建乡(镇)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各一座;新建垃圾填埋场一座、转运站一个、配置垃圾转运车23辆;新建乡(镇)政府和建制村所在地公厕87座。形成群众参与城乡宜居环境提升行动的良好氛围。完成美丽宜居村庄建设40个,旧村改造33个,洁净村庄建设80个,洁净庭院1000户。深入推进“两违”治理,以敢于担责、敢于碰硬的决心和勇气,整合住建、国土、路政、规划、电力、水务、网络、市场监管等各方执法力量,制定政策,依法开展“两违”治理,查清底数,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增量,消化存量。
      (六)抓生态,推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守住耕地、林地和森林三条红线,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加强生态治理,推进沿江、沿路、沿边“三线”重点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改善区域生态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及陡坡地生态治理。完成新造林8.3万亩、退耕还林3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24%以上。加大生态文明基地建设,分别创建森林示范乡(镇)、学校、村庄、机关等3个以上,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创建,确保年内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全力扶持玉叶林化、云南双江沐栉核桃油有限公司等林企加快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加强水源保护,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挖乱采、毁林开荒、向河道倾倒垃圾等违法行为,加强对过境河流的整治力度,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确保河流水质达三类水以上。加强耕地保护,严守耕地红线,严格执行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责任制,积极推进各类项目用地复垦工作,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占补平衡,稳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完善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加强污染防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发展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治理,提升生活垃圾、污水和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能力。
     (七)抓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持续做大经济规模,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房地产供给质量,商品房销售面积比2016年增加20%以上。突出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短板,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发挥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千方百计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围绕重大项目前期关键问题,抓好重大项目前期任务分解,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一批专项建设基金,完成向上争取资金54.5亿元以上,确保固定资产快速增长,年内累计完成投资78亿元以上。
     (八)抓保障,着力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补齐民生短板,努力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校舍9712平方米、体育场15313平方米,力争年底基本完成“全面改薄”工程。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全面实施14年免学费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进允俸、忙票幼儿园建设,支持勐库镇民办公助幼儿园建设。完成思源学校建设并招生。积极争取双江自治县民族中学高中专项建设。逐步配齐配强学校安保人员。推进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办学,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搭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乡合作平台,转变办学思维,创新办学方式,实现共赢发展,力争在校生达300人以上。加快健康双江建设,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统筹县域医疗体系发展,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抓实健康扶贫工程。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确保100%的乡(镇)卫生院和9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医疗技术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夯实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县妇幼保健院和县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项目建设。加快仁爱医院内部流程建设,确保年内投入使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400个以上。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城乡救助对象动态管理,确保灾民生活救助。深化殡葬改革,推进乡(镇)骨灰公墓建设。探索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方式,推动老年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九)抓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积极适应新形势对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抓好法治双江建设,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提高司法公信力。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引导公民学法、懂法、信法、守法,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利益,切实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全面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实施质量强县战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为重点的质量安全和市场监管。建成临沧市综合检测中心双江分中心。抓好民族团结进步,严格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繁荣发展。全面实施第二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争取省级示范创建项目资金950万元,加快推进“直过民族聚居区”发展项目,加大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帮扶力度,有序推进双江民族团结示范县,沙河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南迫、池塘、忙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南落河、忙蚌民族特色村创建工程,改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公共服务趋于均等,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正确处理好宗教关系。抓好社会稳定,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继续落实领导包案机制,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巩固“无毒县”、“法治县”、“平安县”创建成果。以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数字化监管、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推进反恐维稳、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严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目标承载使命,任务考验担当。双江走过了拼搏发展的四年,当前又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弘扬“临沧作风”,跟上“临沧速度”,看齐“临沧效率”,不忘初心、奋勇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众志成城同心干,为实现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国梦双江篇章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大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网基础设施建设: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和互联网。
五横五纵:五横即土戈连接线、环城北路、城北二号路(和谐大道)、北回归大道、环城南路;五纵即二级路、老214线、县城过境线、南勐河东路、勐黄路。
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四治”指治乱、治脏、治污、治堵;“三改”指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一拆”就是拆除违法违章建筑;“一增”就是大面积增加城市绿化。
农村七改三清“七改”指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三清”指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24脱贫攻坚工程:“224”工程是双江自治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的一个决定,“2”是指全县2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24”是指全县2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挂包帮、转走访“挂包帮”指脱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工作长效机制,“转走访”指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
六个共同:银行贷款共同用、特色民居共同建、大事小情共同帮、公益事业共同干、产业发展共同谋、文明村寨共同创。
双承诺:党员干部向挂钩贫困户承诺,贫困户向村“两委”承诺。
双推进: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打非治违:指打击非法、违法生产,治理违规、违章作业。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五证指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一照即工商营业执照,一码即社会信用代码。
两学一做: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六个严禁:严禁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建设、严禁插手土地征用、严禁插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严禁违规使用扶贫救灾和社保资金、严禁领导干部收受“红包”、严禁违反党的组织人事纪律。
扶贫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脱贫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一城两带三片区四通道:一城即临沧市的卫星城;两带即南勐河特色经济带和两江绿色经济带;三片区即北部勐库商贸旅游片区,中部沙勐产城融合片区,东南沿江生态经济片区;四通道即东出大文乡连景谷航运通道、南出小黑江连普洱出市达边通道、西出沙河乡连耿马沧源通边通道、北出勐库镇通市连内地通道。
一河、两江、三线、四片区:澜沧江、小黑江和南勐河,国道214线、林勐线和勐黄线公路沿线,勐库忙蚌片区、勐勐贺六片区、沙河布京片区、邦丙忙安片区。
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云南省通过建设“10个示范县、100个示范乡(镇)、1000个示范村和民族特色村寨、10000个示范户”,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六严禁、六不准:严禁工作日午间和执行公务期间饮酒,不准赌酒斗酒、酒后驾车、酗酒滋事;严禁赌博,不准在公共场所参与带有财物输赢的棋牌活动;严禁吸食、注射毒品,不准食用罂粟籽壳等违禁品;严禁加入非法组织、团体,不准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严禁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不准在职科级以上公职人员担任司仪;严禁作风霸道,不准耍特权、逞威风、刁难群众。
安全生产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