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策文件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解读 >> 正文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展望“十四五”,谱写双江新篇章


来源:   作者:双江自治县人民政府   时间:2021-03-03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结合临沧“三个阶段”性特征,抢抓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机遇,融入“沧耿镇永”沿边城镇带和“凤云临双”一体化城镇带建设,努力将双江建设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宜养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茶叶种植加工贸易示范区,打造临沧精品“后花园”。到2025年,经济总量达1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2万元以上。

  重点推进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制定出台《双江自治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实施方案》,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开展“四个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实施特色产业工程,建成茶产业、药果蔬产业、乡村旅游业3条“百亿级”产业链;实施“十百千”工程,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5个精品示范村、150个美丽村庄;实施乡村旅游工程,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2个以上、AAA级景区20个以上、A景区100个以上;实施生态富民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以上;实施民族文化大家园工程,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每年开展文化活动100场以上;实施数字乡村工程,推进5G网络建设,3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实施善治乡村工程,建成“五治融合”的善治示范村100个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80%以上;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回引1000名乡贤,培养10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实现30%的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把双江建成民族自治县乡村全面振兴的标杆地、山区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样板地和西南边疆地区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二)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综合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五大基础网络”建设,破解发展瓶颈。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临清高速、临双高速、双江航运建设,加快推进双沧、双澜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临清铁路建设,提质改造一批农村公路,构建铁路、水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现代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户那河中型水库、清平至邦烘连通和湾河水库灌区工程,实施勐勐河水生态综合治理,稳步推进水土流失和坡耕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到2025年,水库总库容达1.1亿立方米以上,水利设施供水能力达2亿立方米以上,城镇、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100%,有效灌溉保证率达65%以上。加快物流体系建设,推进火车站、县城和勐库物流园区建设,努力把双江打造为全国知名的茶产业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城市配送中心、乡(镇)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网络体系。加快绿色能源建设,推进忙糯风电场、忙蚌河水电站、天然气管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智慧能源系统建设,持续改造城乡输配电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双江”和“智慧双江”建设,打造一批数字工厂、无人车间和无人生产线。到2025年,建成5G基站1000个,建成2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三)全力推进产业体系建设。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要求,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将茶产业、药果蔬产业培育成百亿元产业。严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以“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为引领,建基地、强龙头、创品牌,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茶园种植面积达32万亩,绿色有机茶园面积达15万亩,茶叶产量达2.6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100亿元,把双江建成全国独特的茶养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稳定甘蔗产业,建成“双高”蔗园6万亩,甘蔗原料产量达50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达7.5亿元。巩固提升烤烟产业,年均生产优质烟叶7万担以上,烟农收入达1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生物药业,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到2025年,生物药业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实现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把双江建成优质天然药物和健康产品原料基地。积极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和高原特色水产品养殖。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到2025年,全县规上企业总数达50户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20%。持续加强园区水、电、路及厂房建设,打造现代化工业集聚平台,到2025年,入园区企业达40户,工业企业入园率达90%以上。加强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培育扶持,到2025年,民营企业突破1.65万户,民营经济总量突破50亿元,占GDP比重50%。全力抓好招商引资,每年储备招商项目不少于100个。

  (四)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围绕“一廊、双城、三心、九组团”的发展空间布局,主动融入“凤云临双”一体化城镇带和“沧耿镇永”沿边城镇带建设,推进县城勐库一体化发展,构建“一县双城”和县城、乡镇“一小时经济圈”。坚持“海绵化建设、标准化治理、人性化服务”理念,抓好城市基础设施、交通体系、风貌提升、生态修复、绿化美化亮化、智慧城市等各项工程,全力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加快城市更新,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加快大文、忙糯、邦丙特色小镇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美丽村庄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将双江建成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宜学的最美县城,打造临沧精品“后花园”。到2025年,城镇化水平达54.5%,实现“小县大城”全面发展。

  (五)全力推进现代化进程。抓住临沧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省市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产业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行动,促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到2025年,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示范2个、行业数据中心3个、科技创新基础设施2个、专家工作站5个以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强度达到1%以上,新型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

  (六)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河湖长制、推行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实澜沧江双江段、勐勐河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土壤污染治理和垃圾分类,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集中式饮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七)全力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围绕把双江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旅游特色品牌,构建“点、线、带、面”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建成全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个、旅游名村6个。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国家AA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点)智慧互联。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深入开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发掘、整理、展示和研究,推进数字化保存和传播。到2025年,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1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全县非遗传承基地和传习馆(所、室)5个以上。实现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6%,达100亿元以上。

  (八)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持续加大民族聚居区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力度,培养一批民族文化传承人;加快推进勐勐、大文、忙糯、邦丙4个乡(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40个,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

  (九)全力提高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到2025年,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92%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加强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推进健康双江建设,进一步实施好卫生补短板项目,加快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医院搬迁;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建立社会医疗救助机制,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打造名科工程。加强妇幼健康工作,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挖掘民族民间医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到应保尽保。加快养老体系建设,到2025年,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100%,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80%以上。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和特殊人员救助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进县域、社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网格化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依法分类办理群众诉求。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完善和落实安全责任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建设法治双江、平安双江、和谐双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