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行在双江 >> 正文

邦马山 冰岛湖 坝气山


来源: 作者:李廷珍   时间:2021-03-19 09:35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2019年春节期间,我参加“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回到故乡勐库坝气山,重新走了一遍那些熟悉的地名,磨烈梁子、红豆树梁子、大箐地、荒田山、杨家茶地、新茶园……关于故乡的那些记忆,虫鸣,牛哞,绿色的茶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土地的情义,人与植物的交流,都藏在心底没有褪色。出乡的路曲折、漫长、悠远,要用很多年去行走,而回乡的路却笔直、迅捷,立马就可以赶到。这是因为故乡一直在心里的某个角落,从来没有也不会远离。
  写故乡的山水,总是有些不自信,也许是觉得近处无风景,也许是就像当年放暑假代替家人去荒田山的稻田护秋,路过荒田山河边的那段密林时,脑海里时常闪过“人生就是一场宿命”的执念,虽然是再熟悉不过的田地和山路,内心还是突然发凉害怕起来,只好赶紧大声地唱歌,为的是用声音制造的热闹替自己壮胆,掩饰惶恐。总以为故乡是自己最熟悉的地方,熟悉得就算是在梦里也不会走错路。因为小时候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一样能走在田间窄窄的小路上而不摔倒,一样知道哪里有一个坑哪里有一洼水。可这次回去才发现,我熟悉的只是小时候的故乡,40多年的变化,彼此都有些生疏了,好在那种亲切感依然还在。
  勐库的地形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两山夹一河一坝,两山指邦马山和马鞍山,一河指南勐河,一坝指勐库坝,邦马山和马鞍山对峙,南勐河流经两山之间,勐库人习惯以南勐河为界,将南勐河东边称为东半山,河西边称为西半山。双江茶树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园80%都分布在勐库的东半山和西半山,东半山和西半山凡200年以上的古村寨,村村都有人工栽培型的古茶园。
  邦马山是一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位于双江与耿马交界处。邦马山的主峰就是勐库大雪山,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境内,主峰海拔3233.5米,从县城所在地远远望去,重峦叠嶂,形成了一道面向西北方向的绿色屏障。大雪山没有雪,相反,此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著名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就位于勐库大雪山海拔高度2200至2750米的地方,这里年均温度低于11℃,年降雨2000毫米左右,这里的自然条件正好是茶树生长的天堂。这里,是孕育勐库大叶种茶的摇篮。人迹难至的原始森林中,分布着目前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大部分树龄在千年以上。有2700年的勐库大雪山1号古茶树,就位于此。“千年万亩古茶园”之名因此而得。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植物专家和茶叶专家的鉴定,大雪山野生古茶园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勐库大雪山的迷人,在于它的深邃和神秘,数十里青山延绵,渺渺茫茫,它犹如一块天然的璞玉,经过时光的雕琢岁月的涤荡,远远望去,一层层的山,此起彼伏,高低错落,数万亩古树纵横交错,遮天蔽日,每个初次看见大雪山的人,都不禁会感慨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作为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这里更像是纯正意义上的“世外茶园”。
  大雪山脚下,勐库的西半山,闭着眼睛就能点出一箩筐出好茶的山头名来,如冰岛茶区的南迫、地界,坝卡茶区的甲山,懂过茶区的磨烈、坝气山,大户赛茶区的大忠山、河边寨,公弄茶区的小户赛等等。
  坝气山就在邦马山的一条支脉上。和磨烈毗邻而居,属于懂过村委会,海拔1750米,主要以汉族为主,现有60余户人家,距离勐库镇有24公里、距离村委会有5公里。村子的北边有条叫作荒田山河的小溪逶迤从村旁穿过,流过竹木掩映的山谷,顺着山势流入坝卡河,当荒田山河流到坝卡村的南等组,便和源于临翔区南美乡南楞田分水岭的南勐河交汇,流出一片开阔的小坝子,父辈们在坝子周围开垦了一片稻田,就叫坝子田,所以这一段南勐河老家人也叫坝子田河。河水流到难等村脚下,一座横空出世的巍巍巨坝将南勐河拦腰锁住,南勐河在这里驯服了下来,如同少女般温柔地依偎在群山脚下,回流数十公里,形成了一个狭长宁静的高原湖泊——冰岛湖。由于大坝对水位共同提升作用,使得原来的青山变矮,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湾,湖湾星罗棋布,由森林簇拥着的犹如明镜的湖泊,在这里形成了山、水、林为一体的茫茫林海,碧湖清溪秀美景观相映成趣,也孕育了享誉世界的以冰岛古茶为代表的勐库大叶种茶。一池碧水犹如一只深邃的大眼,倒映着湖畔那些人家的朝朝暮暮起起落落,绿水荡漾的湖面,一个与茶有关的绿色之梦在烟波上崛起。那片满是故乡人印记的坝子田,已经成一种记忆封存在岁月里。
  冰岛村和坝卡村相连,坝卡村和坝气山村隔河相望,两个寨子中间的直线距离也不到3公里,也由此形成了一个大豁口,空气流通得很好。坝气山的植被保存完好且具有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好处在于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环境,其中植被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而这样的生态环境相对稳定,坝气山的茶园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不容易受到破坏,生命力旺盛。坝气山的茶园一般都是选择无农残的管理模式,每年两次给茶园锄草松土,每年一次的修枝打叉,都是手工完成。受冰岛湖影响,坝气山和磨烈的温度比周围的村庄相对稍低,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气候、植被和土壤资源,也造就了这里盛产好茶,整个村满山满坡的除了林地都是茶园,其中古树茶占据茶园面积的40%左右,古树的树龄300至500年不等。古茶树多数就分布在村庄周围的杨家茶地,离村庄稍有距离的也有几块,当地人叫大少爷地基、凹子茶地、叶家茶地、新茶园(“新茶园”这个地名是老辈人流传下来的,不是因为新种植茶园得名。),其中杨家茶地的茶更具特色,被一些茶商收购后以磨烈的名义出现在市面上。有的古茶园相对保留得较完整,然而有的古茶园就略有遗憾了,因为早些年古树概念还没成立的时候有近一半的古树为增加产量而被矮化过,好在还保留了近50亩的古树没被矮化。
  高纬度、高海拔、多云雾、零污染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坝气山的茶叶味浓、耐冲泡的优势特点,既有口感厚重浓烈,苦涩较为平均,香气饱满丰富,持久度好,汤质稠厚顺滑的勐库茶特点,又有西半山茶的清香,条索清晰,芽尖肥厚多毫,叶片壮实完整,滋味柔顺,醇厚浓郁,回甘生津迅速,喉部非常舒服,尾韵足,二十泡后,仍留有香甜滑柔感,后期尾水甜度高且不易出现汤水分离等特点,是典型的西半山滋味。
  从懂过去磨烈,再翻过磨烈梁子,就看见茶园掩映的坝气山,那一片一片的茶园,从村前一直绿到村后,从山脚一直绿到山顶。所有的土地都覆盖着绿色,一点绿或许略显单薄,可是一垄连一垄望不到尽头的绿连成片的时候,震撼人心的绚美便出现了。望不尽眼的山坡,团团簇簇的茶枞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背后的大箐,云雾缭绕,看漫山遍野的茶园绿得醉人,看悠悠茶雾在眼前氤氲。此时,所有俗事的烦忧都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份闲适与平静,这个绿色的地方,足以令人安心。
  在茶园里,生命的韵律就是一首深沉昂扬的歌,在岁月的风雨中荡气回肠。在茶园里,一切生命都向往天空,拥抱阳光。包括小草,包括青绿撩心的茶树。在茶园,挥汗如雨的采茶人,接受着土地的洗礼与恩泽。而他们,膜拜土地,与土壤气候水分节气茶树相濡以沫,共享悲欢。这些,都是坝气山最清醇的景致,也是我码字的缘由。在茶园里,只要静下心来,就能聆听到生命的萌动,生命的勃发,生命的永恒。
  那些曾经种玉米、种荞麦的山地,都被种上了茶树,很多已经绿意盎然。村庄里到处修建着制茶的厂房,山村路上各种车辆往来穿梭,采茶便道上来来往往的摩托车,彰显着交通的突变。冰岛湖环绕在山村脚下,守着山村最朴素淡定的岁月,与天上的白云做伴,与周围的青山为邻,与那湖畔的一草一木低低地诉说着衷肠。湛蓝的天,灿烂的云,连绵的山,清幽幽的水,仿佛是上天将人世间所有的灵秀都洒向了这里,而所有的喧嚣被山水轻轻阻隔在尘世之外,所有有幸与它相逢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褪去俗世的浮躁,挽着风,牵着梦,静静地与这里纯朴的时光款款而行。
  记忆中,坝气山的茶源源不断地从马背上运出大山,换回故乡人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如今古远的茶马道虽已沉寂,而现代化交通手段带来的茶叶贸易却更加繁荣昌盛。近些年来,坝气山茶叶价格也一路攀升,但比那些名山寨的茶来说,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茶。一片又一片的茶叶在故乡人手里愉快翻飞,一块又一块的茶饼,彰显出茶农富裕的厚度,更丈量出茶农奔小康的高度。
  邦马山山麓中众多的清泉、飞瀑、溪流,潺潺流水给群山孕育了灵气。邦马山的古茶见证了勐库茶乡的历史,世代生活在邦马山脉的故乡人的生活,自然成了与茶守望、与茶相伴的生活。冰岛湖哺育的故乡人性格像茶,清醒、理智、不亢不卑,执着恒久。缘此,人们习惯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增进友谊。我对坝气山茶的情愫是发自内心的,就像那条生命之河永不枯竭。也是故乡茶俗茶事给了我洞悉生命本质、守望平凡人生的动力。喝一杯源于邦马山支脉的山泉水冲泡的坝气山茶,放纵思绪,看天上云卷云舒,感知唇齿相依的灵犀飘舞……
  金庸说,理想的爱情是一见钟情,从一而终,白头偕老。这就犹如邂逅一款好茶。在整个勐库大叶种茶的江湖,坝气山的茶并不是很出名,它就像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少女,原本略施粉黛便可成为西施,可是乡村少女直到成为母亲,也不会让工业的香粉在自己不用修饰的笑容上改变自己,就静静地长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在最佳的时间采摘,经过精心烘焙。希望懂的人来择水选器,并用心品尝。如此,便可芳香四溢,回味无穷,坝气山茶,等您遇见。